疫情总体态势:平稳中有波动
截至最新通报,辽宁省内沈阳、大连、鞍山等地多所高校报告零星关联病例,主要涉及返校学生及后勤工作人员,疫情传播链清晰,多数为已管控范围内的密接人员,未出现大规模校园聚集性传播,教育部门强调,高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,防控压力依然较大,需坚持"动态清零"总方针不动摇。
防控措施升级:网格化管理全覆盖
-
校园封闭与分区管理
沈阳、大连等地高校已全面实行封闭管理,学生"非必要不离校",部分学校将生活区、教学区、办公区划分为独立网格,减少人员交叉流动,如东北大学启用"楼长-层长-宿舍长"三级管理体系,精准管控人员动向。 -
常态化核酸筛查
高校师生纳入"每日抽检+重点全员检测"范围,后勤、保安、保洁等重点人群实行"一日一检",大连理工大学等校还引入抗原自测辅助监测,提升预警灵敏度。 -
线上教学全面覆盖
辽宁大学、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全面转为线上教学,实验、实践类课程暂缓或调整方案,部分院校开放图书馆预约入馆,严格控制自习室人流密度。
后勤保障与心理疏导:双线并进
- 物资供应:各高校加强食堂物资储备,推行错峰就餐、打包外带模式,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校开通"物资直通车",每日配送新鲜蔬果至校内超市。
- 就医通道:协调属地医院开通学生就医绿色通道,针对慢性病用药需求提供代购服务。
- 心理干预:辽宁师范大学等校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,组织线上团体辅导活动,缓解学生焦虑情绪。
应急处置案例:快速响应阻断传播
以鞍山某高校为例,发现1例核酸异常后,2小时内完成密接人员转运,4小时内启动全域消杀,12小时内完成同楼层全员核酸筛查,通过流调溯源,确认感染源为校外输入,未造成二次传播。

政策动态与假期安排
- 寒假提前预案:部分高校正在研究提前放寒假的可能性,拟通过压缩周末、调整课程进度完成教学计划。
- 考试安排调整:辽宁多所高校已推迟或取消大型线下考试,改为线上考核或论文形式。
- 实习管控:暂停所有跨市集中实习,本地实习需实行"校企点对点闭环管理"。
专家建议与学生应对
疾控专家提示,高校防控需重点关注:
- 物品消杀:加强对快递、外卖等外来物品的集中消毒。
- 健康监测:学生需每日上报体温及行程轨迹,出现发热症状第一时间报告。
- 舆情管理:呼吁师生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,避免传播不实言论。
目前辽宁高校疫情整体处于可控范围,防控措施呈现精准化、人性化、高效化特点,随着冬季来临,防控压力将进一步增大,各校需持续完善应急预案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,教育部门表示,将根据疫情动态及时调整策略,全力保障师生健康与校园安全。
(注:本文信息截至最新公开通报,具体措施以各高校官方通知为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