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控与复课:校园防疫的精准施策
2022年秋季,洛阳经济学校在区域疫情反复的背景下,面临建校以来最严峻的考验,作为一所以财经、商贸、信息技术为骨干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,该校将“经济思维”融入防疫实践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校园防控体系。
网格化管理的“成本控制”逻辑
学校将教学区、实训基地、宿舍、食堂划分为独立网格,实行“最小单元管理”,每栋楼配备专职防疫协调员,每日统计人员流动数据,动态调整管控强度,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全校停摆的风险,又减少了防疫资源浪费。
线上教学的“资源优化配置”
依托河南省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平台,学校在48小时内完成线下到线上教学的切换,会计电算化、电子商务等专业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,保障实操课程不间断;烹饪、酒店管理等需现场教学的课程,则采用“分段补课+暑期集训”方式弥补课时。
职业教育与防疫需求的创新结合

“校园防疫经济链”的诞生
物流管理专业师生参与防疫物资调度,设计出“分级仓储-动态配送”方案;计算机专业开发健康打卡小程序,实现30秒完成全员体温上报;财经专业则对防疫支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,为学校节约采购资金12万元。
产教融合的特殊实践
当地电商企业因疫情面临用工荒时,学校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承接客服、网店运营等岗位实践,既缓解企业压力,又让学生获得真实工作体验,这种“危中寻机”的模式,成为产教融合的特殊案例。
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机制
学校建立疫情数据分析中心,每日整合核酸结果、轨迹重合、物资库存等12类数据,通过趋势预测模型,提前3天预判防疫物资需求,精准安排错峰就餐时段,在周边多所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时,该校凭借数据预警及时加强管控,成功阻断传播链。
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守护
面对中职学生年龄小、心理承受力弱的特点,学校将心理疏导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:
- 开展“压力管理”主题班会,模拟职场应急场景
- 组织云端企业参观,消解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焦虑
- 烹饪专业开展“疗愈美食”制作活动,用专业技能缓解情绪
后疫情时代的职业教育转型思考
经历疫情洗礼,洛阳经济学校正在推进三项变革:
- 混合式教学常态化: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智慧教室,建设线上线下融合课程库
- 应急管理课程开发:将防疫经验编入校本教材,培养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统筹能力
- 校园设施功能升级:改造多功能场馆,使其具备“平时教学、急时方舱”的转换能力
这所中原地区的中职院校,用经济管理的专业智慧书写了独特的防疫答卷,其价值不仅在于实现“零感染”目标,更在于证明了职业教育与现实需求的深度契合,当校园的梧桐树再度枝繁叶茂时,那些在疫情中淬炼出的管理经验、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,已成为比专业技能更珍贵的育人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