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,山东省根据国家“第九版”防控方案和“二十条”优化措施精神,结合本省实际,对疫情隔离政策进行了科学调整与细化,以下为当前山东最新隔离政策的核心要点解析:
精准划分风险区域,隔离政策差异化
山东省严格执行高风险区、低风险区的划分标准,并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措施。
- 高风险区:实施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的封控措施,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,以及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,原则上仍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,在集中隔离的第1、2、3、5、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,如不具备集中隔离条件,经评估后可采取7天居家隔离,期间赋码管理,不得外出。
- 低风险区:高风险区所在县(市、区)的其他地区划为低风险区,采取“个人防护、避免聚集”的防范措施,低风险区内人员离开所在城市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
- 常态化防控区:对非风险区的常态化管理区域,人员流动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基本不受限制。
重点人员隔离措施明确化
- 密切接触者(密接):调整为“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+ 3天居家健康监测”,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、2、3、5、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,这一调整缩短了集中隔离时间,增加了居家健康监测环节。
- 入境人员:实施“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+ 3天居家健康监测”,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、2、3、5、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,解除集中隔离后,目的地为山东省内的,由目的地市、县(区)“点对点”闭环接回,落实居家健康监测;目的地为省外的,由入境地“点对点”闭环送至交通场站。
-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: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,由原来的“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”调整为“5天居家健康监测”,期间赋码管理,第1、3、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,非必要不外出。
隔离政策的优化与“精准化”导向

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“精准”和“优化”。
- 不再判定次密接(次密切接触者):这是最大的变化之一,当前政策明确,不再判定与密接同住、同餐、同工作(学习)、同娱乐等有频繁接触的次密接人员,极大地减少了因疫情被隔离管控的人群范围。
- 风险区划定更科学:一般以单元、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,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、社区和街道(乡镇)等,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。
- 纠正“层层加码”:政策明确要求,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,严禁随意封校停课、停工停产、未经批准阻断交通、随意采取“静默”管理、随意封控、长时间不解封等各类“层层加码”行为。
对公众的提示与建议
- 及时关注官方信息: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动态变化,公众应通过“山东疾控”微信公众号、各市卫生健康委官网等权威渠道获取最新信息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
- 主动配合核酸检测:按照属地要求,主动参加常态化核酸检测和重点筛查,这是早发现、早处置的关键。
- 落实个人防护责任:坚持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描“场所码”,配合测温验码。
- 提前报备行程:所有省外入鲁返鲁人员,需提前3天通过“山东健康码”小程序或向目的地社区(村)、单位、宾馆进行主动报备,并按要求配合完成“落地检”和后续的健康管理措施。
山东省最新的隔离政策体现了“科学精准、动态清零”的总方针,旨在以更小的代价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,政策的调整不是放松,而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广大民众应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各项优化措施,共同筑牢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