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准划分风险区域,动态调整管控措施
佳木斯市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等级,将社区、街道划分为高、中、低风险区,实施差异化管控,高风险区实行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,中风险区采取“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”,低风险区在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基础上有序流动,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连续多日无新增病例的区域经评估后可降级或解封,避免“一刀切”对民生造成过度影响。
强化核酸检测与溯源能力
新政要求重点人群(如医护人员、物流从业者等)每日一检,普通居民按需开展区域轮检,全市增设便民核酸采样点,推广“15分钟检测圈”,并引入快速检测技术缩短结果出具时间,流调溯源环节引入大数据轨迹分析,确保密接人员排查效率提升50%以上。
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管理
公路、铁路等入城通道实行“落地检+提前报备”双轨制,对货运车辆开辟绿色通道,保障生活物资和医疗资源运输畅通,市内公交、出租车严格执行扫码乘车和通风消毒,司乘人员需持48小时核酸证明上岗,降低公共交通工具传播风险。
重点场所防控与社会面管理
学校、养老院、农贸市场等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或限流开放,商超、餐饮机构按最大容量的50%控制人流,并推广“无接触配送”,婚丧嫁娶等活动需提前报备,规模不得超过50人,公共场所全面推广“场所码”,实现人员流动轨迹可追溯。

民生保障与应急响应机制
建立封控区物资供应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体系,组织社区网格员、志愿者组成保障小组,优先满足老年群体、病患等特殊需求,医疗保障方面,指定黄码医院专接风险区域患者,开通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渠道,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不受影响。
科技赋能与公众沟通
通过政务APP实时更新防控政策,利用AI电话系统对风险人群进行自动排查提醒,开展“防疫知识进社区”宣传活动,通过短视频、图解等形式解读新政,避免谣言传播,对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明确处罚细则,如隐瞒行程最高可追刑责。
佳木斯此次防控新规以科学精准为核心,通过分级管理、技术支撑与民生托底的三重保障,在遏制疫情扩散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护社会正常运转,为中小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