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烟台市重要的交通枢纽,烟台汽车站在新冠疫情期间始终处于防控前沿,其疫情应对情况不仅反映了地方公共卫生管理能力,更直接关系到区域人员流动安全与社会经济秩序稳定,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梳理的关键节点与核心措施:
疫情突发期的应急响应机制
2022年春季及年末国内疫情波动期间,烟台汽车站多次启动应急预案,例如在2022年3月莱山区关联疫情中,车站立即暂停部分班线,对候车厅实施分区管控,并配合流调追溯重点时段旅客信息,通过“实名购票+健康码溯源”系统,在4小时内完成了上千名密接旅客的筛查通知,体现了交通节点在疫情追踪中的关键作用。
常态化防控的标准化操作
在日常运营中,车站构建了“三防一保”体系(防输入、防扩散、防反弹,保畅通):
- 入口管控:设置红外测温仪与人工核验双通道,2021年起全面推行场所码、行程卡双重查验,对跨省班线旅客增加48小时核酸证明核查。
- 环境消杀:每日对售票窗口、安检设备、候车座椅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6次消毒,夜间采用喷雾式消杀全覆盖,通风系统持续运行,确保候车区每小时换气5次以上。
- 人员管理:站内工作人员实行“7天2检”核酸周期,一线岗位全程佩戴N95口罩与防护面屏,建立健康监测台账。
科技赋能精准防控
车站引入智慧防疫平台,通过票务系统与山东电子健康卡数据联动,自动识别中高风险地区购票人员并推送预警,2023年升级的闸机系统实现“刷脸核验健康码”功能,将旅客进站时间压缩至15秒内,既提升通行效率又减少接触风险。

应急事件处置案例
2022年11月,一辆省际班次旅客中出现抗原检测异常人员,车站立即启动闭环处置:隔离临时观察区、疏散同车旅客至应急转运点、同步进行环境采样,最终通过定点医院快速检测排除风险,全过程未影响车站正常运营,凸显平急转换机制的有效性。
区域协同与政策适配
烟台汽车站根据省市防控政策动态调整运营方案,如在2023年春运期间,针对返乡潮采取“点对点定制包车”模式,对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实行“直达免中转”运输,既满足出行需求又降低交叉感染概率,同时与青岛、威海等周边车站建立联防联控群,共享风险班线信息。
烟台汽车站的疫情防控实践表明,交通枢纽的防疫效能依赖于预案前瞻性、技术支撑力与多部门协同,当前已转入“保通保畅”新阶段,车站通过优化核酸证明查验方式、增设便民检测点等措施,持续平衡防疫与出行便利性,其经验为同类交通场站提供了重要参考:唯有将防控嵌入日常运营脉络,才能筑牢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”的流动防线。
(注:本文基于公开报道与政策文件梳理,具体措施随疫情动态调整,请以最新官方发布为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