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夏天的南京疫情,作为德尔塔毒株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本土传播,其持续时间成为公共卫生防控的重要观察样本,根据江苏省卫健委官方数据记录,本轮疫情从7月20日禄口机场首次报告病例至9月3日全域降为低风险,总计持续45天,这段抗疫历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:
紧急响应期(7月20日-8月5日) 7月20日禄口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发现9例阳性病例,当日即启动封控管理,疫情在5日内扩散至省内6个城市,并通过张家界景区传播链外溢至全国15个省27市,7月27日南京升级防控措施,暂停全市客运站运营,所有小区实施封闭管理,此阶段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20例,其中重型8例,机场相关人员占比超半数。
精准防控期(8月6日-8月26日) 8月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峰值(61例)后,防控策略转向重点区域精准围剿,全市设置1900个核酸采样点,完成六轮全员核酸检测(累计检测4000万人次),8月11日实现重症病例清零,8月13日首个封控区域(江宁区禄口街道)降为低风险,期间创新采用“场所码”追溯系统,对集中隔离点实施“感控专员”驻点监督,有效切断了社区传播链。

恢复巩固期(8月27日-9月3日) 8月26日实现本土零新增后,全市保留37个常态化核酸采样点,建立重点人群“应检尽检”机制,9月3日南京最后一个中风险地区(江宁区禄口街道)调整为低风险,标志着本轮疫情正式结束,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5例,无死亡病例,患者平均年龄38.2岁,疫苗接种率超八成。
关键数据透视:
- 传播速度:德尔塔毒株平均1.5天即可完成代际传播
- 检测效能:全市单日最大检测量达600万人次
- 溯源效率:基因测序确认源头为CA910航班(俄罗斯入境)
- 外溢控制:8月12日后无省外关联病例报告
这45天的抗疫实践揭示了Delta毒株传播的新特征,推动了“快封快解”防控策略的优化,也为后续大城市疫情处置提供了重要参考:包括建立机场等高风险岗位“双闭环管理”制度、完善跨省协查“黄码”转码机制等重要经验,南京用实践证明了精准防控体系在应对变异毒株中的有效性,为全球特大城市的疫情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。